2011年心理咨询师 考试社会心理学知识符号相互作用论
心理咨询师 考试社会心理学知识符号相互作用论如下:
符号相互作用论(Theory of Symbolic Interaction)一种强调人类生活和行为意义的社会生活理论观。它旨在分析社会的多元性和冲突性,社会生活的相对开放性,社会结构的不稳定性,主观解释的重要性,道德和社会规则的文化相对性以及自我的社会结构性。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本世纪初的美国。从本世纪初到30年代,芝加哥大学首次进行了经验性的研究。符号相互作用论一直是与科学实证主义相对立的,它否定机体类同、科学假设和检验、因果关系、社会的普遍性规律及实证意义上的科学客观性,强调自然主义,把分析归纳作为主要方法,分析不稳定的关系、文化和社会意义上的具体规律或规则。
早期的符号相互作用理论能在芝加哥大学发光显彩,是与W.I.托马斯、C. H.库利、G. H.米德这三位学者分不开的。特别是米德,把实用主义的抽象哲学思想根植到经验和社会现实中,使早期的符号相互作用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
米德为社会心理学提出的是一个一般的哲学方法,而不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但他所强调的不断进行的相互作用,为建立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他的自我理论,有许多已受到实证检验和支持。其中包括:(1)人在某一社会地位上时间越久,这个地位对他的自我定义的影响就越大。(2)和他人实际作出的判断相比,自己觉察中的他人的判断与自我概念更为有关。(3)在评价的其他基础不适用时,人开始期望自己的行为与别人的评价一致起来,尤其期望与被看成是善于判断的人或者是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的评价一致起来。(4)自我概念在与值得重视的人之间有高度一致时,比有低度一致时更为稳定。
符号相互作用论有三个不同趋向:以H.布卢默为代表的新芝加哥学派,以M.H.库恩为代表的衣阿华学派以及以E.戈夫曼为代表的剧作艺术学派。这三个流派,也有共同点,它们都认为个体因为有意义才采取行动,这些意义也是科学理解其行为的关键。这三个学派都信为,焦点应该在社会相互作用中,在两个或的人发生实际的或潜在的相互交往时,但布卢默强调的是意义的流畅性、情境和背景特点,认为意义是两个或的人相互作用时出现的东西。布卢默指出,从本质上说,人类是理性的,相遇而发生相互作用时,他们都会进入一个开放的问题解释过程,以发现他人的意向及行为的含义。与此相反,库恩强调的是社会中更稳定、不变和确定的方面,与实用主义者对人类生活的看法有许多接近之处。但布卢默和库恩都考虑到自我性质,个本对自我的考虑和原因,以及相互作用情境中自我所起的作用。
其他栏目